找到相关内容385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冯达庵著:佛教真面目(1)

    ,循俗姓也。  佛之垂迹,非同凡夫全神。从法身观之,乃法性随缘起用,法流达于当机之地而特浓;当地众生缘熟者,隐受法流之波动,取以为境,而以六根接之,居然感觉有人出生,展转变化,见其成佛,乃至说法度...,遂出家学道,卒证佛果;从此大转法轮,普度众生;世称释迦牟尼如来(简称释迦如来),亦称释迦牟尼世尊(简称释尊);七十九岁时灭于拘尸那国娑罗双树间。   证佛果时即得一切智智;同时必具足三身。原有肉身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250122.html
  • 神圣之花——荷花

    佛教艺术常以象征手法表现这些题材。摩耶夫人坐在莲花上,周围有六牙小白象向她喷水,代表“”,有时只用一朵莲花就代表了这一变相。在一幅转法轮雕像中,佛陀端坐在一朵大莲花上,位于池中央,小莲花围绕佛陀开放...即其义也。是用莲花譬十如境竟,次用莲花譬十二因缘者,乌皮污泥,水草重覆,即是无明支。种子能生力,即是行支。内有卷荷健须备具,即是识名色六触受支。含润,爱取有支。团圆盘屈不能得出,即是老死支。若能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5450277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暖(体温)的舍处,即识的离开之处,依作善、作恶而有不同。(四)死后成为中有之理,说明死后中有之种种情状。(五)结生之理,由中有到达之种种情状。(页175~180)   其次是思惟十二缘起,共分...的契机了!” [12]他,所强调的大乘法是以“出世心来作世事”,是“出世与入世的无碍”[13] ,将解脱道与菩萨道连通为一气。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将佛教从脱离人世的玄远信仰(天乘)或遗世独立(二乘)的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

    瑜伽行派对十二因缘的解说有关,因为此派认为若循部派佛教的胎生学解释法,只承认第六意识,无法圆满诠释“行缘识”、“识缘名色”等与有关的现象。[6]胜吕以此作为阿赖耶识之所以被提出的问题意识所在,在这样...品>中却是从胎生学的角度来说明一切种子心识的。流转于六道的众生,不管是、卵、湿、化,其身心整体的生起,皆有赖于一切种子心识成熟,故与父精母血结合,成为羯罗蓝,而后展转和合、增长广大。在此过程中,必须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752378.html
  • 见鬘论——略说见及乘差别

    才会有续流的变化,生、住、灭。因为有刹那变化,才会有出生、小孩到幼年,长大到老年。由于有刹那刹那变化,才会有续流的变化,这种明显的变化,老年到死。以我们身体而言,由到未死这段期间,不只每个小时,...前面二项要务,我们将以佛法的内容及修行方法,做更深的讨论。   有些过去曾经听过我讲法,但也有一部分是未曾听过的;我会先介绍佛法的概要,如果已经听过的,也不要以为是重复、多余的。如寂天菩萨在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752509.html
  • 彻底了生死的法门--念住经

    简言之,所有五取蕴都是苦。   “那么,比丘们啊!什么是生呢?   “在如此这般一类众生之中,有如此这般的一名众生出生。这受生、、再度获得生命,五蕴的出现,感官的获得,比丘们啊,这就叫做生。   ...比丘应怎样在日常生活中,随时注意观察身体呢?”   “比丘们啊!比丘在退居林中的时候,或到树下,或到隐僻无人之处(注一),珈趺而坐,身躯端直,专心系念出息息。在呼出一口长气时,对他呼出的长气,心中了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652938.html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2)

    即坏其命。若歌罗罗时。不坏其命。至肉搏时。乃断其命。冷风。令其破坏。若肉搏时。不断其命。身分具足。乃断其命。若身分具足。不断其命。诸根具足。乃断其命。随其宿世。杀业轻重。于胎藏中。而断其命。若于...令苦恼。于身分筋脉之中。令粪干燥。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。乃一便利。干燥少秽。而甚苦痛。若风调顺。则无此病。观干粪风已。如实知身   复次修行者。内身循身观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。或为安隐。或不安隐。彼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653051.html
  • 常用佛教名词英译

    evam 如是 gamana-agamana 去来 ganana 数 gandha-visaya 香境 garbha-avakranti gata-agata-pariksa 去来 gate 揭帝...象及內在現象或「我」的觀念,皆沒有真實的存在性,因此是「空性的」。 五無間、五逆 Five Actions of immediate result:五種導致即身墮無間地獄的極其嚴重之惡行:殺父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5854124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2)

    于此。(八相者:谓一从兜率天退、二、三出、四出家、五降魔、六成道、七转**、八涅盘。)又应身佛未出世前,为一生补处菩萨,常居兜率天,故有降生之言。否则但云示生,不必说降生也。  368.问:...?乞详示。  答;佛典有经律论三藏,律属实践,非仅可阅览而已,兹姑不论。经藏是佛之雅训。论藏是经之注释。故阅藏当以经为主,而纬之以论。吾佛说法,有顿有渐。顿说之经,是华严部,不次第范围。其渐说者,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454324.html
  • 先秦儒家与原始佛教基本思想的差异

    际生死的根本,而前际生死的行业,又以无明为因,这便是「因无明缘行」。由于过去业惑牵引,妄生种种分别,这妄想分别便是「识」,随识,因而产生现世的种种身心活动--「名色」、「六处」、「触」、「受」。有...最高点,在佛教看来只居六道中间一点不同,更重要的是儒家以人为本位,儒家修养的最高峰--圣人--为人伦之至,圣人依然是人,而佛教则以佛位来注重人的殊胜,并且成佛之后,已出世间、了生死、涅盘,不仅不在人道,...

    陈郁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254587.html